创业故事:他有大地一般的胆识和胸怀
来源:浙江欧雅纳特木业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6-05-28 点击:850

      用大地形容一个人似乎很俗气,可面对陶东玉那谦逊、大度、朴实的笑容,我以为只有“大地”一词才配得上他。他信仰耶稣多年,在办公室正中悬挂着“艺海无涯”的书法作品;他的脸上总是挂着随和的笑容,好像世间万物都可以一笑而过。他不爱计较,爱钻研;他不爱宣扬,爱踏实;他不爱圆滑,爱憨厚。他正是浙江欧雅纳特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东玉。

      总经理陶健永谈及对父亲最大的钦佩,他的回答是:专注。招商经理吴利军带笔者一行人参观车间时,无比钦佩地说道:“每天我至少会转两次车间,我最喜欢跟在陶董背后转车间,因为他懂得的特别多。同一个问题,我们可能只能想到一个解决办法,但他能举一反三,想到好几种。”南昌加盟商陶总更是毫不掩饰地表示:“大哥很有人格魅力,也很务实,不然我们也不会跟着他一干就是十几年。”

 

      面对旁人对自己毫无保留的夸赞,坐在一旁的陶东玉并没有客套地否认,而是略显局促不安,平和地笑着,默默接受着,然后继续平静地讲述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所经所历……

      心态平和:大病初愈惯看世事无常再创业

      访谈期间,陶董的手机时常响起,但都及时掐了,他不想让外界打断这场对话,也用实际行动表示对这场访谈的尊重。他坐在笔者斜对面,面色红润,神态平和,着装整洁,平易近人,好似一片经过暴风雨洗礼的大草原,可以平和地接纳世间的所有风雨。

      陶东玉出生于浙江台州一个小县城,在家排行老大,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挣钱了。1981年,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进了一家建筑公司,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一干就是十年。正是在那个不起眼的岗位上,陶东玉开始接触各种机械设备,并刻苦钻研,为将来自立门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钻研,越是有难度的工艺他越感兴趣。”在儿子陶健永眼中,父亲陶东玉是一个勤于动手,乐于钻研的“英雄”,无所不能。而陶东玉凭借这股子钻研劲,很快就在公司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老板的青睐和同事的尊敬。

      1990年,快到而立之年的陶东玉很想自己做点什么事业,这想法刚好和从教多年,为了孩子放弃“铁饭碗”,赋闲在家两三年的妻子李美婷一拍即合。于是,陶东玉放弃“稳定”的好职位,自立门户挣钱。卖铁皮,卖方管,卖拉闸门,生意不温不火地做着。中途又投资了一个眼镜厂,结果老板跑路,欠了好多钱。眼镜厂这边还没理出头绪,1995年,陶东玉又被查出患有癌症,真是雪上加霜。“当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觉得很不顺,心里也觉得委屈。”看着眼前面色红润的中年男子,你根本无法想象十几年前他跟病魔抗争的情形。怎么偏偏就是我?

      陶东玉当时心中难免会有愤懑,但他很清楚,眼下除了面对没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关起店门,收拾好行囊,安顿好儿女,夫妻两人就前往上海治病去了。抛下事业,抛下儿女,尽管心中有千般不舍,万般不甘,在命运面前,陶东玉也只能缴械投降,暂时妥协。“我夫人一直跟我很同心,陪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谈起当初赴沪治病的那段时光,陶东玉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的妻子充满了感恩。手术只有30%成功的机率,但陶东玉在妻子寸步不离的陪伴和鼓励下挺过来了。前前后后休养了三年左右,陶东玉的身体顺利恢复了。谈及病前病后心态的变化,陶东玉感触颇深。生病前,基本天天有饭局,抽烟喝酒样样通;生病后,他戒烟戒酒,吃家常菜,生活开始变得有规律,变得更健康。原来生活不恣意妄为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一场大病,让陶东玉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轻狂;一场大病,让陶东玉体味了爱的真谛;一场大病,让陶东玉领会了生命的珍贵。他开始变得更加平和,更加从容,更加广袤。 

      技艺超群:他接下了别人做不了的外贸单

之前一位长者曾说过:“跟物打交道的人,心思单纯,最好相处。”跟陶东玉短短半天相处下来,正是这个感觉。他是一个典型的“讷于言  明于行”的工科男,浑身透露出温和的光芒,让人觉得踏实,且舒服,可以舒展每根神经。 

      陶东玉对机械设备和工艺的钻研是出了名的。招商总监吴利军带我们转车间时透露,陶董很爱钻研,经常加班,最严重的一次连续三个月都没回家,尽管离家那么近,仍然吃睡都在工厂,只为了跟一线员工一起克服生产工艺。“我这个人比较有梦想,不管身体怎样,都很有冲劲,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就没日没夜地干。”透过陶东玉那平淡的语言,也能感受到他那份乐在其中的莫大满足。在以往印象中,电焊、铁艺是一件很累,很枯燥的工序,但在陶东玉那,俨然是一片让人赏心悦目的青草地。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财富,它可以让你幸福地沉浸在一件别人看似枯燥的事情中,乐此不疲。

      大病初愈的陶东玉,加之眼镜厂的投资失败,欠了四十多万债。“欠了钱,总不能没有责任感,也跑路。于是,开始第二次创业。”陶东玉坦言,还算富裕的家境让他即便在欠一屁股的艰难岁月里也没有吃过什么苦。是的,即使经历了一场病魔的折磨,在陶东玉眼里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风轻云淡;即使攻克了创业的无数艰辛,在他脸上也看不到太多风霜。他似乎拥有神奇的魔力,再大的风浪一靠近都会变得无比平和。无疑,他是幸福的。

      身体康复后,为了还债,陶东玉继续开厂。为了扩大客源,他开始接铁艺大门、雕花屏风的活。虽然债台高筑,但也只能一点一点地赚钱。直到一个他被一个意料之外的大订单砸中。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1998年的某一天,正在工厂干活的陶东玉突然被工厂附近的另一家企业老板找上门来了。只见那人愁眉深锁,焦急万分,用急切的眼神望着陶东玉。原来他是来找救兵的!一问缘由,才知道那人前阵子签下了沃尔玛的一个外贸单,订做了12万个油灯。当时二话没说就签了,谁料回来一折腾,车间竟然生产不出来。眼看交货期在即,那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请“技术高人”——陶东玉帮忙。话说,陶东玉高超的手艺和爱动脑筋的钻研劲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所以那人在紧要关头自然想到了他。

      陶东玉看了一下样品,很爽快地就把那订单转接下来了。“我之前也没做过那种产品,但越是有挑战的东西我越感兴趣。”事实证明,陶东玉的自信是有道理的。自己改装油灯生产设备,自己设计产品图,自己规划生产线,从无到有,12万订单分两批很顺利就生产出来了。那一次,陶东玉一口气赚了近300万,那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敢为人先,率先试水成品楼梯

      轻松还完债,还有不少盈余。和一般生意人想的一样,陶东玉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享受这笔钱,买车买房,而是如何投资。“当时我们的想法就是先把钱扔进去,即使会亏也要尝试一下。”于是开始往杭州、上海等大城市跑,因为大城市的发展一般都会比小县城快2-3年。

      经过细致深入的市场考察,陶东玉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选中了铁艺大门及楼梯,并加盟了一家品牌。“那时做铁艺产品的并不多,参展的品牌也没几个。我只是觉得它们做工很精美,所以很感兴趣。”回到家,陶东玉立刻注册公司,成立台州欧雅铁艺有限公司。材料和设备从总厂拿,然后在自己工厂加工。“起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生意很好。”那时还是僧多粥少的年代,做铁艺产品的品牌全国寥寥无几,利润空间很大。

      随着生意的扩大,常常因为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交付期,陶东玉慢慢觉得有所局限。有一天晚上妻子突然向陶东玉提议:“我们干嘛不自己生产材料呢?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缩短交货期。”陶东玉细细一想,觉得这个方向可行,就真的筹备起来。扩大工厂,采办设备,组织生产线,研发产品,公司开始脱离家庭作坊的管理模式,转向公司运营。2002年,上海一家楼梯企业引进了意大利一款木质成品楼梯,陶东玉过去参观,觉得成品楼梯这是一个趋势,于是开始转型研发钢木结构的楼梯,并开始采用工厂成品生产,现场安装的销售方式。经过2年的当地自产自销,在台州做到了第一,陶东玉开始不满足于台州这个小县城,他决定,走出去,做浙江,乃至全国的生意。

      2003年底,上海欧梅雅楼梯有限公司成立,上海设立营销中心。

      2004年5月,欧梅雅楼梯第一次参加上海楼梯展,国内首款拉丝围栏正式亮相,反响热烈,招了20多家加盟商。“起初我只想过做好周边城市的市场,那次展会我们只带了一部楼梯作品去参展,没想到效果那么理想。那时我才开始意识到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全国市场”。

      2005年,全国渠道开始铺设,陶东玉突然意识到品牌化运作对公司的重要性。公司开始扩大规模,台州欧雅铁艺有限公司更名为台州欧雅纳特楼梯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欧雅纳特”这个品牌商标,这一切布局都是为了进军全国市场,陶东玉没想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竟然正在发生。

      2006年,包括欧雅纳特在内的13家楼梯公司正式成立全国工商联楼梯专委会,同期陶东玉当选为执行会长,欧雅纳特全年总产值突破2000万,成品楼梯行业的兴起让陶东玉下了大决心,负债2000余万购置并规划了30亩的新厂房。2008年,陶东玉荣获中国楼梯行业2007-2008年度精英人物。陶东玉凭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赢得了行业的莫大肯定。

      同心协力:一场大火烧出一个全新工厂

      2008年,欧雅纳特全部搬迁至浙江台州滨海工业区占地30亩的新生产基地,更换全新设备,重新规划生产线。要不是因为那场大火,新工厂的推进速度也不会这么快。

      欧雅纳特的老工厂坐落于一个寺庙附近。2008年5月18日夜晚,寺庙失了火,蔓延至工厂,仓库和车间几乎全部烧毁,一夜之间损失了四五百万。更惨重的是准备参加5月23日上海楼梯展的样品也烧得片甲不留。夜里两人躺在床上,彻夜无眠,一筹莫展。陶东玉的妻子李美婷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流着泪对陶东玉说:“我们会不会倒下?”陶东玉顶着巨大的压力,何尝不想放弃了之?可是事业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谈放弃十分不甘;而且他作为公司的顶梁柱,如果连他都放弃了,那员工怎么办?经销商怎么办?他身兼重任,还想像上次投资失败又患重病时那样,咬咬牙,再挺过去。那一晚,彻夜长谈,陶东玉与李美婷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坚持下去,大不了重头再来!

      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阳光又重新照进这个满目苍夷的工厂。来自四面八方的订货款纷纷汇聚到陶东玉的账户上,让一向坚强的陶东玉热泪盈眶。原来,当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听闻厂家发生了严重火灾时,都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把货款提前打过来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兄弟姐妹,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南昌的经销商陶总对那次火灾也印象深刻,“大哥的人格魅力很大,他从不让我们吃亏,带着我们一起赚钱,所以我们也都很愿意支持他。”那时已经有七八十家经销商了,这家8万,那家10万。本以为无以为继的烂摊子竟在一个星期内迅速恢复了生产。“当时烧掉的是3000平米的老厂,后来我们为了扩大生产,又租了旁边那栋4000平米的工厂,正好可以用来周转。”于是,陶东玉带领全公司重整士气,迅速恢复生产。

      那时刚好台州滨海工业区的新工厂也建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因为这场大火,陶东玉原计划没那么快搬迁的。因为买地新建工厂,投入了很大的资金,本想缓缓再说。可这场大火把陶东玉逼得无路可退,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旧工厂这边,尽量保持正常的生产;新工厂那边,快马加鞭地进新设备,齐头并进。短短3个多月,欧雅纳特就顺利完成了新工厂的所有筹备工作;8月,全部搬迁至台州市滨海工业区的新生产基地。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了那个难关。 

      那一年展会,欧雅纳特的展位空空如也,啥也没有。但欧雅纳特收获了经销商的忠诚,收获了经销商的认可,陶东玉的内心还是欣慰的。祸兮,福之所倚。要不是因为那场大火,欧雅纳特的新工厂不可能那么快筹备好;要不是因为那场大火,陶东玉也不会明白经销商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事到如今,陶东玉早已忘记火灾之下的巨大压力,铭记在心的更多是巨大的感动。

      苦心钻研:决心走通整木定制生产信息化

      陶东玉的家乡口音很浓重,儿子怕笔者听不清,特意陪同采访,一同回顾父亲的创业故事。在大部分时候,陶东玉都只是微笑着坐在一旁,静听儿子的陈述。然后在他觉得需要补充的地方适当补充。但当聊到生产设备、车间管理时,他会变得神采奕奕,健谈很多。

      谈及从单品进军到整木定制,陶东玉坦言是被市场推着走的选择。“我们从1999年起步,从铁艺楼梯做到钢木楼梯,再到木楼梯,然后是门和护墙板,还有柜体。这都是被市场推着走的结果。之前做楼梯是我们抓住市场机遇,找到发展方向;后面扩大产品线,是被市场推着走的结果。但不管如何,我们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在哪,我们就往哪走。”

      每个做整木定制的老板都有自己浓厚的风格。有的钟情产品设计,有的偏好收藏珍贵的原木材料,有的喜欢钻研设备。而陶东玉无疑是后者。大部分时间,陶东玉都穿梭于车间,他喜欢琢磨设备,研究工艺。2010年,公司引进原木门生产线,花费2000多万元引进先进的木工线、油漆线、意大利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大大提升了工厂的生产自动化。

      2013年,欧雅纳特照常参加了广交会,招了二十多家经销商。结果因为不能及时交货上样,忍痛砍掉了十几家。为此,负责营销的儿子陶健永和父亲大吵了一架。痛定思痛以后,他们决定关起门来练好内功。升级设备,学习板式定制的信息化生产流程,打通软硬件设备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今,欧雅纳特已经基本突破了生产上的瓶颈,大致走通了信息化生产。“现在除了油漆那道工序,其他的我们都实现了信息化生产。因为上漆后要打磨,所以还没法贴条码。这还依赖于设备行业的创新升级,光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很难攻克。此外,软件的整合也亟待解决。”陶东玉透露,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生产这块目前基本没问题,今年会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瓶颈在哪我们就去哪,先集中精力把最大的瓶颈解决掉,各个击破。”

      急流勇退:充分放权培养接班人

      陶东玉告诉笔者,现在他基本退居二线,不管事了。“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连传统产业都要走信息化道路了。我们传统的思维跟不上了,要充分放权给年轻人,用他们敢于创新,大胆突破的精神,带领企业实现下一个腾飞。”儿子陶健永打小就是在工厂里长大的,他的童年也是在工厂里度过的,更是在工厂里打过好多年暑假工,所以他对工厂一点都不陌生。科班出身的他,原本打算按照父母的期望考进电力局安稳度过一生的。可是后来父亲改变了想法,觉得企业需要儿子的新思维来运作。于是2010年一毕业,陶健永就进入了公司。从销售干起,然后接管生产,直至今天统筹公司的所有大小事务。“如今父亲每天只上半天班,一般就是到工厂转转。但我遇到棘手的问题还是会请教他,因为在生产设备和工艺这一块我还不是很精通。”

      从谈话间也可以看出,陶东玉是凡事都亲力亲为的传统企业家,总是自己率先啃下最难啃的那块骨头;而儿子陶健永则有另一套思维,他侧重管理,认为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做。尚未到知天命年纪的陶东玉其实正值年轻气壮,可是他却不执着于权力,早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这份通透和淡然,是很多草根企业家缺乏的。新时代,新思维,相信欧雅纳特在陶健永这一帮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的带领下,将会冲出属于他们的新天地。